孟志强教授 | IMbrave150研究OS结果“再创佳绩”,“T+A”开启HCC治疗新篇章

我国是“肝癌大国”,中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 。免疫联合疗法的出现,为肝癌免疫治疗打开了一扇“天窗”。2021年1月12日,中国上海——罗氏宣布即将在本月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上正式报告IMbrave150研究总生存(OS)的最新结果:
在经过中位时长15.6个月的随访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简称“T+A”方案)可降低死亡风险34%,中位OS达到19.2个月;
在中国亚群中,中位OS达到了24.0个月;
另外,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有效率(ORR)等与首要分析结果一致,其安全性也与此前单独用药已知安全性特征一致,未发现任何新的安全信号。
对此,医脉通有幸采访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微创治疗中心主任孟志强教授,为我们介绍IMbrave150研究最新结果对肝细胞癌(HCC)治疗的意义。
孟志强 教授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微创治疗中心主任
? 胆道肿瘤诊治中心副主任
? 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兼职教授
? 上海市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
? 上海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上海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CSCO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 候任主任委员
? 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家委员会 常务委员
? 中国CSCO理事
? 亚洲肿瘤消融学会 理事
? 上海市抗癌协会 常务理事
? 中华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肝癌学组 委员
医脉通:作为IMbrave150研究在国内的PI,当您最早得知这个中位OS消息的时候,您的心情如何?
医脉通: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晚期肝癌患者的OS仅在一年左右。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您怎么看IMbrave150研究中“T+A”疗法高达两年的总生存?
医脉通:能否请您分享一下,“T+A”联合疗法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安全性如何?您认为在让晚期肝癌患者既“活得久”又能“活得好”这个方面,“T+A”有怎样的探索和示范作用?未来您认为该怎样做,可以为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医脉通: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T+A”联合疗法用于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适应证,有评论说“T+A”实现了1+1>2的效果,请您介绍一下其中的原因。

